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纳谏( ) 昳丽( ) 朝服( ) 窥镜( ) 孰美( ) 间进( ) 谤讥( ) 期年( ) 朝于齐(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2)窥镜( )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4)旦日( )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7)王之蔽甚矣( ) (8)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9)能谤讥于市朝( ) (10)时时而间进( ) 3.解释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3)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今义: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古义: 今义: (5)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今义: (6)窥镜而自视 古义: 今义: (7)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吾妻之美我者( ) (4)闻寡人之耳者(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它是_____(朝代)的_____根据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编订而成,是一部_____体史书。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 (2)_____,受上赏。 (3)邹忌借助类比,以“_____,_____,_____” 推导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4)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_____ 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为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邹忌的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使齐王广开言路,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虚写邹忌之“蔽”;实写“王之蔽甚”。 C.本文连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12.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灞上:地名,在咸阳东。 13.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14.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 非有所侵暴 无恐 16.概括【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