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高了》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肯于动手、敢于创新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引导孩子体验家长的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并为此高兴。 【教学难点】: 感受父母的疼爱,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纸、彩笔、勾线笔等美术常规工具。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上课认真听讲, 勤于动手动脑, 积极举手发言, 让我们踏上艺术的列车, 开启艺术之旅。 导入: (孩子自己测量身高)孩子们,通过刚才的身高测量都知道了自己的身高,长大长高是每一个孩子童年成长过程中都有的心愿。 现在,让我们伴随着音乐感受一下长高的快乐(小树快长高,听音做动作)。每个孩子都盼望着长高,高到可以随意拿到高处的东西。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我长高了》。 二、探索新知 你是怎样知道自己长高的呢?请看视频这个同学的发现,谁来分享一下的的发现。 以前的衣服和裤子穿着都短了,手臂和腿长长了。长高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都有哪些惊喜呢,请同学们看图找答案。 电梯楼层的选择按钮。 洗手盆上的水龙头。 挂在高处的毛巾。 冰箱里的食物。 餐桌上的物品。 探索绘画方法 要怎样才能体现长高后的变化呢?看图片寻找答案 人要画的顶天立地才能体现我长高了。 适当的添画背景,才能让画面更加丰富。 有这么一个小朋友,特别想拿到一个小熊娃娃。 仔细观察,小朋友拿到小熊娃娃的过程(观察动作表情) 很累,很吃力,但是这个小朋友特别渴望拿到小熊玩具的复杂心情。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面部表情的变化。 对比观察:以前的我和长高后的我,站在洗手盆前照镜子的变化。 小的时候照镜子,踩着凳子,也看不到镜子里的自己。长大后不用踩凳子,就可以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了。 三、作业要求: 想一想:你准备画什么?横着画还是竖着画可以把人物画的更高。 画一画: 把长高后的变化和心情画下来吧。 四、作业展示: 学生自己讲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 教师总结作品 五、课后拓展 分享长高的秘诀,合理饮食,锻炼身体。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