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609352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案

日期:2025-11-2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9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化学,人教,课题,科学,为基础,实验
  • cover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难点】 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实验准备: (一)澄清石灰水,水。 (二)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二、回顾旧识: 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三、思维联想: 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四、实验探究: (一)探究: 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二)观察方法: 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三)记录方法: 探究实验报告。 (四)探究观察提示: 1.点燃前: 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 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 3.熄灭时: 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五)探究参考: 1.点燃前: 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 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六)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秒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七)小结(略) 【作业布置】 探究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能大胆猜想,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回顾旧识: 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二、思维猜想: 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 三、做出猜想: (一)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三)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四、制定计划收集实证: 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探究提示: (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三)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六、探究指导: (一)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 (二)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1.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 2.演示:用排水集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