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28588

18 忆秦娥 娄山关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5575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忆秦,娄山关,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忆秦娥》,词牌名,始传自李白《忆秦娥》词,该词牌为双调小令,46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中间三字的叠韵句必须重叠前句末尾三字,紧承其前、密接其后,使结构紧凑;句子短促,多押入声韵,因而音调急促,气势苍劲。 《忆秦娥 娄山关》中_____为词牌名,规定了该词的格式,故该词中上下阕都出现了重叠的句子_____、_____;上阕押韵字为_____、_____、_____三仄声,下阕押韵字为_____、_____、_____三仄声,这六个字在古代声韵系统中属于入声韵。 《忆秦娥·娄山关》中_____是词题,与该词的内容有关。根据作者的人生经历,可以推知该词内容应_____有关。 一、题解与常识 忆秦娥 霜晨月 从头越 烈 月 咽 铁 越 血 娄山关 与红军长征中的娄山关战役 本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激战后。1935年1月中旬,红军准备从四川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的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贵州军阀急调两个师固守娄山关。25日凌晨,红军借着夜色向娄山关挺进,与敌军遭遇,经过激烈拼搏,红军终于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急速通过娄山关。26日,又击溃了反扑之敌。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二、写作背景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三、范读、感知 碎: 咽: 雄关: 漫道: 长空: 而今: 迈步: 零星、不完整。 受阻而低沉。 险要的关口。 不要说、别说,表示不在话下。 宽广高远、无边无际的天空。 现在、如今。 向前跨步,此处形容红军过关时从容 的神态。 结合词句解释重要字词 四、美读、解析 品味重要词句,尝试背诵 词的上阕你喜欢哪些词句或字眼?下阕你又喜欢哪些词句或字眼?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品读、交流、探究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时间: 环境: 西风凛冽,天空辽阔,雁声凄厉,寒霜铺地,残月如钩。 拂晓时刻 西风____烈,___ __天空,雁群_____鸣叫,____霜满地,____月在天,天将破晓。 猛 高远的 凄厉地 白 残 (一)品味上阕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时间: 环境: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凛冽,天空辽阔,雁声凄厉,寒霜铺地,残月如钩 拂晓时刻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换成“霜晨月,马蹄声脆,喇叭声欢”好不好?为什么? 1.“脆”虽能体现行军环境的寂静,但不如“碎”贴切传神:山路崎岖且结有寒霜,故马儿不能放步奔跑;红军当时并无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断续的感觉。 2.“欢”不押韵;不符合实际情况,西风劲吹,山谷回响,军号声自然若断若续、忽高忽低;也不合意境,寒夜急行军,大战即将打响,心情上沉郁肃穆。 (一)品味上阕 无一字写人,无一点人语声,但以景写人,暗写了人的活动,写了人所听见的各种声响,既显得句句有人在,又创造了一种肃穆的行军气氛,这是一种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的手法。 上阕写作上有什么特别的手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借用杜甫《潼关吏》中“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 莫道,不要说。表现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对顽抗之敌的鄙视。 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险的豪放胸襟。也艺术地反映了遵义会议这个历史转折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真如铁”: “漫道”: (二)品味下阕 “从头”: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自认为这两句写得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