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81247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一《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58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语文,高教,基础,模块,下册
  • cover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名作,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着重表现了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通过本诗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山水田园诗有初步的理解,感受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和作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对象分析: 况且陶渊明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初中时我们已经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饮酒》等篇目。因此,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以及其诗歌风格多少有些了解。本诗的学习也就不困难。但高中学生毕竟没有走向社会,对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的体会还尚浅。所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能在陶渊明的感染之下提高自己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设计理念: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2、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解读陶渊明的思想 2、感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讨论法、教师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入 : 同学们,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大家还记得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谁吗?(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另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看一看,去感受他锁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的、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板书题目)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谥号),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也就是在他41岁得时候,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以后终老农村。这首诗便是他这次退隐次年创下的佳篇。他的诗除了田园诗,还有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等。 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听名家诵读,着重感受朗诵时的节奏、感情。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节奏;读出感情。 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三、探究、合作(分小组合作)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