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一、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五·四制2011版九年级第八章的实验活动。主要从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三方面介绍铁、铜等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对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总结和扩展,重点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提出大家熟悉而又不知所以然的问题,从而过渡到化学的学科知识上,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的基本理念。 所需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鉴别生活中常见金属进一步巩固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逐步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鉴别金属材料的种类,体会化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年龄在15—17岁之间,从知识上看,学生已完成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学习,这些知识成为本节活动的知识基础。从心理上看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的特点。从能力上看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但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熟练程度还有欠缺。从学习方法上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观察法、对比法、探究实验法,本节课将重点训练探究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教学新设计: 教材原有设计是给定实验内容,学生照本宣科,直接动手实验即可,缺少乐趣,也脱离生活实际。而化学本身就是初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一门学科,但一直以来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困惑“学习化学有什么用?”我改进实验,以鉴别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为主题,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即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化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2、教法:任务驱动法 3、学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 4、教学准备: ①、教师:学生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品、多媒体课件; ②、学生:体温计、常见的易拉罐、带有银色笔帽的笔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神奇的金属镓评价加分 学生观看视频,并总结金属镓的物理性质与大多数金属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地方,争抢积分。(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共分11组,组员4名,根据知识基础和能力由高到低由学校统一编号1、2、3、4,积分与号数相同,记录员负责统计当堂星级发言人和星级小组,录入系统) 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检查每名同学知识掌握程度。 5分钟 明示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课堂上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针对性强,效果好 1分 实验任务1 教师布置任务:体温计中的液体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金属镓能否替代汞呢? 简单思考后得出结论并阐述理由 让学生体会可以利用特殊状态鉴别金属种类 2分 实验任务2 教师布置任务:老师准备了铜、锌金三种金属,但是老师忘了贴标签,你能帮老师贴上标签吗?教师利用微信群展示学生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交流后贴上标签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体会可以利用特殊颜色鉴别金属种类 2分 实验任务3 教师布置任务:笔尖上的银色笔帽是什么材质的?怎样证明? 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小组讨论后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完成实验任务和实验报告册。最后汇报实验结果。 巩固学生对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掌握。由于教材上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