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644486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实验活动3 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94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实验,化学性质,活动,化学,一册
  • cover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上册课本中对盐酸、碳酸、石灰水、硫酸的部分性质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第十单元的新课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认识进一步加深。但总体而言,这些知识是零碎的,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或机械记忆上。酸碱盐的内容复杂,知识点很多,学生虽已进行过一定的练习,但应用酸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酸碱盐知识不能系统化;同时学生们虽具备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但在实践动手能力上却参差不齐;九年级学生大部分思维活跃,协作能力较强,实验兴趣浓厚,但心理发展上有部分学生存在畏难心理;分组实验中应避免学生当实验现象的旁观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设想】 该实验活动是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的性质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进行酸、碱化学性质的各项实验,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酸、碱主要性质的认识,能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本实验活动分为五个小探究实验。围绕如何让学生自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如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我做了如下教学思路安排: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明确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指向目标)→典例精讲、总结归纳(内化达成目标)→当堂检测,学以致用(反思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自主构建酸碱知识体系;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实验操作技能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加深对酸、碱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形成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析、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桌面上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中的某一种,如何区分它们? 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说说你的理由。 学 生 猜 想 展 开 讨 论 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借助问题 复习酸碱的知识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讲评同学们的区分方案 (投影PPt) 学生观看PPt,了解实验目的 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过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今天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吧! 实验前教师要引导: 注意实验步骤,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投影PPt) 强调各小组按照教材69页实验步骤或下发的学案对应来进行实验 (课前下发学案) 学生活动与探究 分组实验 实验活动一:(第1小组) 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实验活动二:(第2小组) 盐酸与锈铁钉的反应 实验活动三:(第3小组) 碱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活动四:(第4小组) 碱和酸的作用 实验活动五:(第5小组) 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大家来做(5个小组都做) 补充趣味实验 清水变“牛奶” 学生参考学案相应内容进行 体现科学探究 的一般过程 分组实验 提高实验能力 增强相互合作意识 指向学习目标 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 指导学生实验。 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表达、交流: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包括描述实验现象、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等,各小组派代表上台书写方程式。 完成学案的填写 培养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尊重事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 典例精讲 教师总结归纳酸碱化学性质(投影PPt) 并板书 典例讲解(投影PPt) 引导学生思考例题 教师讲解例题 学生倾听 学生结合实例思考 小组间分析讨论、交流发言 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