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 标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 导读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依法自律;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掌握依法治国的含义及意义。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导读方法 故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归纳法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视频资料 导 读 流 程 学生活动 导读引入: PPT展示:①“法”字的古体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走进法治中国。在庆祝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引用韩非子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意思是: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法严格,则国家富强;执法不严,则国家贫弱。因此,我们必须依法治国,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我国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法治中国的建设之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导读———《奉法者强则国强》 导读讲授: 第一目 依法治国的追求历程 依法治国的内涵 探究与分享:播放视频《小哪吒与依法治国》 提问:请同学们从视频中获取关键信息,试述依法治国的内涵 学生看视频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和民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在法治社会法治国家,任何人不得违法乱纪,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师:那么有同学就问了,我们之前不是法制么,难道这两个不是一个意思吗?我们来看一下二者的区别。 PPT展示图片 总结:法制是一种法律制度,任何一个政权的建立都存在,我们国家有法制,西方国家也有法制,古代有法制,现在也有法制。它不代表任何的立场。而法治则是一种将法作为最高权威的一种治理方式。如果法制被用于君主专制的国家,那么法治就是形同虚设了,则成为与之对应的人治了(如表格2),在人治之下,君王即法。而将法制用于以王权和贵族为权力中心的国家,则对应的也是人治。只有在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才真正地发挥其效力。这就是法制与法制的区别、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3、法治的追求历程 师:那么搞清楚了法治的含义之后,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我国法治的建设进程。 材料: ①播放视频《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②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 提问:从以上两则材料中,结合《读本》教材,同学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回答,教师引导。 总结:(1)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PPT展示我国法治进程 师:从我国法治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到目前为止,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也再次印证了法治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为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