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2590

24《延安, 我把你追寻》 导学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209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延安, 我把你追寻,导学案
  • cover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 我把你追寻》导学单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 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了解背景 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 我们学习《延安, 我把你追寻》这篇课文, 要知道什么是延安精神, 为什么要发扬延安精神。 2.查找资料, 了解背景。结合搜集的资料, 了解有关延安的内容。 3.作者追寻什么, 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范读全诗。 2.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扫除朗读障碍, 把诗句读准、读通。 3.查找录像资料, 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为理解全诗作铺垫。 4.再读全诗, 质疑。 5.自由朗读, 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诗句, 突破难点 1.对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及时解答简单的问题, 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以便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 2. 理解诗句内容。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效率很低, 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 却不能丢掉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四、指导朗读, 引起共鸣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 1) 读诗的第二小节, 体会诗中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 2) “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 ( 3)“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 4) 读全文, 理解整首诗, 并说说: 作者到底“追寻延安”的什么 五、小结, 扩展巩固 1.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 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 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 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发扬这些精神, 革命才能取得胜利。今天, 我们继续发扬延安精神,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有正确的方向, 才有精神动力。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 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 在学习、生活中, 要团结同学, 助人为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 挺身而出;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 不求索取, 只讲奉献。) 可以畅所欲言。 3.感情朗读课文。 课外阅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蔓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坚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1)李明寒假一直在家隔离,已经好久没有出门和同学玩了,他烦躁地说:“限制通行,小区封闭,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不可取!”你该怎样说服李明,请他理解并支持政府的防控措施 _____ (2)李明一家都是书迷,在家“抗疫”的日子,他们经常出题考对方。 ①李明见爸爸捧起一本小说,想要考考爸爸小说的三要素。爸爸微微一笑,说道:“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②爸爸则给李明念了一段小说,并让李明说说选自哪部小说,作者是谁。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 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这段选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