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快乐的罗梭》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快乐的罗梭》是人民教育-出卷网-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欣赏课,一年级的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模仿力强,想象力丰富,因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将听、唱、动、舞、看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通过聆听去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更好的将学生引导、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去。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还不能完全自主和小组讨论学习,为让孩子们更好的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我在聆听与演唱、聆听与讨论、聆听与想象、聆听与舞蹈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爱国情从而形成音乐技能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罗梭》是一首弹拨乐合奏曲,作曲家张士业根据彝族民间音调改编而成。这首乐曲短小精致,旋律简单流畅,情绪轻快活泼,具有很强的舞蹈律动感,是一首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刻画了彝族人民载歌载舞、歌唱美好生活的形象。 乐曲只有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由“1、3、5”三个音组成,第二个乐句以“6、1、3”为骨干音,对比强烈。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常有的特点。每个主题都用不同的乐器主奏两段音乐形成对比表现群男女围坐在篝火旁互诉,乐曲第三部分完整再现主题扬琴主奏快速舞蹈加快,把情绪推向高潮令人回味无穷。 (二)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一年学生现在的整体学习情况,结合《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从而由会听到会唱再到会表现,小学生刚刚一年级还在认知阶段,有好多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已经有了良好的欣赏习惯,表现的也很棒也起到了带头作用。为此音乐教学上在课上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我都是以听为主,再进行模唱,引导他们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敢质疑、敢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之间还存在不同的生活和文化背景,为此针对学生现状想要达到以上要求目标,还要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情境导入,用《五十六朵花》合唱歌曲做情景背景,由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把同学们的思绪拉到本课学习之中,直入主题开启欣赏之旅。同时让学生齐读课题,说一说“罗梭”是什么意思。 2.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用“律动、欣赏感受、视听学唱、表演实践”等多种方式学习,让学生感知乐曲、演唱主题、表现乐曲,使他们在爱学、乐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素养:聆听民乐合奏《快乐的罗梭》,能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认识月琴、琵琶并了解其音色特点,能跟琴哼唱主题,学几个彝族基本舞蹈动作。 “过程与方法”素养:以六三绿色高效课堂为主,结合教、导、悟五步教学法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学会体验感受乐曲不同有段落不同的感受,并用语言来表达,用动作来表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走进彝族,了解彝族相关的音乐文化,养成聆听的好习惯,歌唱美好生活提高审美、音乐技能等音乐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聆听音乐主题,分辨乐曲段落的表达的情绪。 (2)、教学难点:欣赏民乐合奏,进一步了解弹拨乐合奏的演奏形式,用歌曲、舞蹈、弹拨等方式来表现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课件的第一张插入一首合唱歌曲《五十六朵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