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5793

19《苏州园林》第二课时课件(共35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56003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课件,35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轩榭”“丘壑”“嶙峋”“因地制宜”等重点词语。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重点)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难点) 4.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一、温习旧知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等。 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试举例说明本文中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 1.作比较: ①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②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第5自然段中,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4.打比方 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又如第5段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三、说明语言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2.(1)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 3.“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说明假山的堆叠给人以审美愉悦,是不可以复制的。 5.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