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31209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共41页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4798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口,空间,变化,课件,41页,PPT
  • cover
(课件网)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2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 习 目 标 思考 促使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的行为有哪些? 人口自然增减 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包括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人 口 迁 移 的 判 定 标 准 一 一 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 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人口流动 必须改变居住地; 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永久或长期);— 时间限度 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空间位移 没有改变居住地短期流动。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①短期外出旅游、度假; ②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③教师暑假到山区支教 ④从上海到旧金山探亲,两年返回; ⑤农闲外出打工,农忙回家干活的农民。 ⑥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注意!!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 不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外出打工属于人口流动。 人 口 迁 移 的 类 型 二 1.划分依据:是否跨越国界 2.划分类型:①国际人口迁移;②国内人口迁移: 二、 人口迁移的类型 国 际 人 口 迁 移 1 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19世纪以前 东南亚 美洲 迁出地: 迁入地: 欧洲 、非洲、亚洲(旧大陆) 美洲、大洋洲(新大陆)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 图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迁出地: 迁入地: 亚 非 拉 北美 大洋 西欧 西亚 北非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二战以后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特点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原因 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原因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文明,同时也 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 意义 调整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 流向 流向 由欧洲、非洲(旧大陆) 迁往美洲、大洋洲(新大陆) 由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迁 往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大洋洲 国 内 人 口 迁 移 2 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 走西口:河南、山西→新疆、甘肃、内蒙古 闯关东: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下南洋” 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95%以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图1.9 1949年以后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为开发内地和边疆,大量专业人员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支援其工农业建设。 有计划 有组织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意义 古代 当 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 有组织地 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等待开发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由西部和中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业矿区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