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378

语文版必修二《箱子岩》精细教案(两课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6次 大小:181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版,必修,箱子岩,精细,教案,课时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版必修二《箱子岩》精细教案(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家沈从文及其作品,了解湘西的一些风俗民情。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理解作品融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表现手法。 4、探讨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体会作者的感受和忧思。 5、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比较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子的含义,把握作者有关“历史”的思考。 教学设想: 筛选———比较———研讨———归纳 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筛选出作者两次对箱子岩风光风俗描写的重点内容和表明作者观点的议论抒情的语句,对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所见所闻,两类 人物描写的用意和两次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三组内容进行重点对比,以教师引导为主,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交流,进而探讨文章的主旨,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课型: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教学安排: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西南的湖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湘西,那里有著名的吊脚楼、河街码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令人神往,上世 纪二十年代初期,有一位20岁的小伙子离开这里,到北京闯天下,但对故乡魂牵梦萦,十几年之后他又回到了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 行散记》,这位小伙子就是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今天,我们就追随着沈先生的足迹,走进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走进沈先生。 二、简介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以《边城》等作品享誉文坛,蜚声海外。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三、写作背景介绍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他相信“真 的历史却是一条河”,所以,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水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湘西。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神秘的悬崖 ———箱子岩,就寄托了作家对湘西人民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苦苦思考。沈从文20岁(1922年)离开湘西,1934年又回到故乡,写成了一组记录自 己所见所闻的游记散文《湘行散记》,《箱子岩》便是其中的一篇。 箱子岩位于泸溪浦市之间,这个断崖同沅水流域许多滨河悬崖一样,都是石灰岩作成的,沿河断崖绝壁是古穴居人住处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