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53405

3.2耳与听觉(课件+教案+导学案)(29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66444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听觉,课件,教案,导学案,29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科学八年级上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耳与听觉 章 3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 3.耳和听觉的保护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关注耳的健康乃至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重点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3.耳和听觉的保护 难点 1.听觉的形成过程 2.听觉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深情朗读失去听觉后的不幸生活。“我看得见孩子灿烂的笑容,却听不见他天真无邪的笑声。我看得见歌手拨动了琴弦,却听不见那悠扬的琴声……” 这都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耳与听觉相关。 悲惨的生活使同学们警醒,原来耳和听觉的健康是那么重要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视频:耳的构造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识别耳的构造 1.外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1)耳廓:指位于头部两侧的耳的轮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2)外耳道:耳廓向内的一个通道,可以传递声波。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2.中耳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和耳咽管等。 (1)鼓膜:外耳道底部的一层薄膜,外耳道传来的声波可以引起鼓膜的振动,从而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并引起听小骨的振动。 (2)鼓室:位于鼓膜后方的一个空腔,内有听小骨、耳咽管等结构。 (3)听小骨:鼓室内彼此相连的三块小骨(锤骨、砧骨、镫骨),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并将声音信号放大。 (4)耳咽管:将鼓室与人的咽部相连通的一个管道。耳咽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会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就会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如果耳咽管闭合就可导致鼓室内气压降低,从而使鼓膜向鼓室内膨胀而影响听力;又由于耳咽管与鼻咽部相通,所以咽部感染之后病菌很容易沿耳咽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3.内耳 (1)前庭和半规管:有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如果一个人晕车或晕船,就是他的前庭和半规管在起作用。 拓展 前庭和半规管内含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时,这里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使人能随时感知头部位置的变动。 (2)耳蜗:内耳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耳蜗,主管听觉。耳蜗中分布着丰富的听觉毛细胞,是声音的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耳时,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到振动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 二、听觉的形成 视频:听觉的形成 1.听觉的形成过程 任何物体的振动,都能使空气产生声波。耳廓收集到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入,冲击鼓膜;鼓膜的振动波沿着听小骨通过鼓室传导进入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规律总结 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简记为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人只能听到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波 平时,人们听到的最舒适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50~4000Hz,而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波,人耳一般不能检测到,因而也就不能听到。 拓展 声音的大小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人刚能听到的声音为12dB,低于12dB的声音人听起来会感到吃力,正常说话声音为40~50dB。声音达到120dB以上2分钟,可以使人暂时性失聪。听力的损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