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6738

遗传信息的表达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40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遗传,信息,表达,教学设计
  • cover
《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倡要让学生从过去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了解什么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同时它倡导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利用自制的ppt,采用授导型教学方式,模拟探究转录和翻译过程,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同时联系旧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比较、归纳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蛋白质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内容。这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之后,显得顺理成章。它对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后面生物的变异,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对遗传信息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相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学生仍需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的解决及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对新知的学习,使学生能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简述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2.能说出DNA与RNA的异同,能简单阐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3.能概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能说出中心法则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知识点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体验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和谐美,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五、重点、难点与突破 (一)教学重点 1.遗传信息、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2.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3. 中心法则。  方案:(1)学生阅读、讨论、思考结合教师引导、讲解、图示进行教学。 (2)用视频显示真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 (二)教学难点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突破策略: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此动态过程,通过列表对比理解复制、转录和翻译的不同,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内容。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述、启发,及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对比中学习新知,发挥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完成教学。 七、课前准备 1.相关多媒体课件以辅助学生的分析讨论。 2.学生课前完成预习。 八、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们常常能看到子女与父母在性状上长得很相似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那么,为什么遗传物质相同,他们的性状就相似呢?这说明DNA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呢? 对,这说明了DNA中的遗传信息能控制子代性状的表达。从而使其在性状上与亲代相似。很好,那么DNA到底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表达的呢? 学生回忆回答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DNA的复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引导探究新知1,DNA的功能。2,RNA 那么,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生物体性状的表达是通过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DNA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由此,可以总结出DNA它具有的两个功能,第一个是通过半保留复制来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另一个是DNA中的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决定蛋白质的结构,从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