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参观海洋馆》 教学设计者 学科 美术 学段 低年级段 年级 二年级 相关 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人民美术-出卷网-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标还指出,第一学段的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要让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也指出学生应掌握的美术核心素养有: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以课标和美术学科素养为依据,本课以体现美术课程的视觉性和实践性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体现学习观和教学观,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支持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策略,注重学生的真正获得,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中加深对海洋文化的了解,从而体验创作参观海洋馆的乐趣。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参观海洋馆》一课是教育部2013年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旨在通过表现参观海洋馆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累积的关于海洋动植物及海洋馆的感性体验,运用自己逐步提高的造型表现能力,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创造力,创作出一幅同学们参观海洋馆的情景作品,并注意表现好人物的背面动态,巩固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表现方法的知识。 通过本课之前的第3课《花羽毛的鸟》、第4课《美丽的植物》、第5课《到天空去旅行》以及第6课《大人国 小人国》等造型 表现领域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概括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颜色特征,能够在创作中运用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表现方法,从而为本课的学习创作表现参观海洋馆这一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第10课《公交车站》、第15课《我们戴上红领巾》以及第16课《中国杂技》等内容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式与手段: 1.以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 意识。 2.重难点口诀记忆法,加上老师的示范法,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表现海洋生物和背面人物的方法。 3.实行小组加分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技术准备: 课前录制教师参观海洋馆的视频;搜集海洋馆海洋生物、参观人物的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ppt;制定评价单;准备奖品。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海洋馆是浓缩的神秘海洋,参观海洋馆是人类近距离欣赏神奇的海洋生物、了解海洋知识的捷径;学习表现人物的背面动态,巩固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探究汇报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艺术实践过程,学习表现人物背面的动态,并巩固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方法,提高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保护海洋环境的环保理念,激发他们探索海洋世界的兴趣,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大小对比、前后遮挡等方法,表现人物和海洋生物的动态,并利用人物背面的动态,生动地表现人物参观海洋馆的情景。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好人物的背面动态,并与海洋生物结合,表现出人与海洋共生共存、各得其乐的画面。 4、教学流程示意 5、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情境 导入, 激发 兴趣 二、 自主 探究, 学习 新知 三、 艺术 实践, 体验 乐趣 四. 作品 展评, 体验 成功 五. 课后 拓展, 情感 延伸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按要求将用具摆放整齐,上课师生问好。 播放教师参观富国海底世界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