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第六课《感知音乐中的速度》 课型或模块 新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欣赏广东民歌《月光光》与小提琴独奏《新春乐》。让学生知道音乐中速度有快有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听赏,能以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随音乐《森吉德玛》哼唱主题。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片段,感受相同音乐在速度不同时音乐形象发生的变化。并通过认识节拍机的活动,知道如何确定音乐的速度。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速度,了解速度对音乐形象塑造、情绪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的速度,了解速度对音乐形象塑造、情绪表达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月光光》是一首用粤语歌唱的广东传统儿歌,在广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流传甚广,耳熟能详。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晚会上的演出更使这首作品走向了世界。这里安排聆听,只要求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音乐的情绪,知道音乐的速度即可。(歌谱见附1) 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由作曲家茅沅于1958年创作。音乐采用河南曲剧的音调为素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乐曲吸收了中国江南民间音乐中明朗、朴素的音调,充分运用了小提琴的各种表现手段,将人们在欢度佳节时的喜悦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完整的乐曲分为4部分,教材只选用了其中的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音乐小提琴在D大调上奏出欢快的主题,并加以变奏、模进和转调。轻快活泼而流畅的旋律,使人们仿佛呼吸到醇厚的乡土气息。(曲谱见附2) 《森吉德玛》是贺绿汀管弦乐组曲的第5乐章,1949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一带的民歌《森吉德玛》所创作,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族姑娘名字的音译。 管弦乐曲基本上保持了原民歌的旋律和落音特点,音乐主题鲜明,旋律优美流畅,民族风格强烈,结构是重复型的4句乐段,经作者细腻的配器,精心处理,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对比的音乐形象,丰富了原民歌的表现力,是一首通俗易解的管弦乐曲。教材中只选用了主题呈示的部分。(完整主题旋律谱见附3) 音乐的慢速部分表现了空旷、辽阔、清新宁静的草原景色。第一乐句由双簧管演奏旋律,第2乐句自然地引出了圆号,呈现出一幅美丽辽阔的草原景色。第三乐句主旋律首次出现在小提琴上,单簧管伴以复调。乐声婉转连绵,此起彼伏,别具新意。第4乐句的前半句,乐队全奏,铜管乐器主旋律,在这乐段中形成了一个高潮点,后半句乐器减少,长笛与第一小提琴奏主旋律,先是衬以大提琴的复调,乐句扩充时,加入中提琴的复调,使得第一乐段以复调为主写法得以统一,抒情如歌的音乐形象得到完美的表现。 音乐的慢速部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热情活泼的性格和开朗乐观的情绪。旋律同前一部分一样,但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主奏乐器有所变换,旋律采用断奏,速度变快,力度加强,伴奏采用短促、跳跃的拨弦。主题重复了一次。 教学策略 以反复听赏为主,感受音乐的速度,学会哼唱《森吉德玛》的主题旋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热身:速度活动体验导入:老师请学生律动:老师敲鼓(分别敲出慢速、停止、快速的鼓声)。 学生在老师鼓声引导下,随着鼓点的速度,做出快速摇晃双手(快速),划大弧流线形(慢速),双手握拳不动(停止)的等动作。 鼓、 通过学生参与有趣的速度体验活动,让学生形成对速度的初步印象,为接下来的速度对比做好铺垫。 展开阶段 (一)两首乐曲的欣赏 首次播放音乐请学生听听、动动 老师播放《月 光光》和《新 春乐》,并让学生听辨出两首曲子,哪首音乐速度快,哪首音乐速度慢。并把听辨出的结果,写在书上的方框。 再次播放音乐,请学生感受节拍与音乐进行的快慢。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