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58590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第10课《民间面塑》人美版

日期:2024-06-05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336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10课
  • cover
第10课《民间面塑》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全套教材中属于“民间美术”系列内容,凸显民间美术的精华。与二年级上册《动物乐园》有着密切的递进关系,学生在《动物乐园》一课中学会了造型简洁夸张,突出动物特征的制作方法后,在本课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夸张变形,色彩鲜艳的民间面塑表现方法进行动物形象的设计,力求表现出民间美术的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面塑文化,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掌握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发挥创造力、想象力,设计制作一款面塑作品。 在欣赏、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面塑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件面塑作品。 【教学难点】 揉、捏、搓、剪、扎、压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流程】 视频导入: 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一位民间艺人。(播放民间艺人捏面人的视频)。 提问交流:你知道爷爷手里捏的是什么吗?在哪里见过? 这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面塑(板书课题) 提问:你们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探究民间面塑造型特点 出示图片,欣赏国内外不同材质不同造型动物雕塑作品以及中国民间泥玩具、面塑作品,从造型到色彩初步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特点。 2、出示图片,欣赏不同地区各种风格的面塑作品。提问:你发现这些面塑作品有什么不同? 简介面塑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北京面塑与山西、陕西等地风格的不同。 课件呈现教材中多种动物面塑造型,出示词语,供学生选择恰当的评价。 出示对比图片归纳民间面塑特点。 分析设计制作方法 复习回忆学过的制作方法:搓揉压擀捏等。 小组尝试探究。出示面塑局部图片,请学生选择组里的工具,尝试表现出特殊的纹理或造型。(剪刀、铅笔、尺子等) 观察分析。(1)出示动物雕塑作品与面塑作品,学生选择哪个作品更具有民间特色。提问:民间面塑的色彩有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面塑作品。提问:你能从哪些作品的题目造型上发现中国特色?(生肖、吉祥、古代典故) 出示普通动物形象的作品。请学生说说是否具有民间气息,应如何修改。教师示范面塑鹦鹉。 强调:动物特点夸张突出,可适当变形并添加装饰。选择对比强烈的色彩。注意细节的表现。 课堂实践 介绍面塑材料替代品———超轻黏土的特点。 提出本课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具有民间气息的面塑作品。(为学生提供一些民间美术动物造型) 课堂评价 作品呈现:每件作品插在小棍上。 学生根据以下三种类型,把自己的作品插放到相应地泡沫展台上 、造型精美,装饰细致。(2).色彩艳丽,夸张生动。(3)寓意吉祥,构思巧妙。 评价:选出喜爱的作品,根据以下三个标准进行评价。(1)、造型精美,装饰细致。(2).色彩艳丽,夸张生动。(3)寓意吉祥,构思巧妙。 请学生说说学习面塑的感受,鼓励学生传承民间美术文化。 小结拓展 民间面塑,是结合了匠心与智慧的艺术,既能享誉世界也能捧在手心。在一搓一捏的塑造中是执着的匠人心,在一刻一划的精致里是延续的民族魂。 对于老手艺来说,最好的传承就是匠心,更是创新。 展示博山陶瓷动物以及琉璃动物图片,鼓励学生: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