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70267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模拟卷 1(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131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
    八年级语文 1、【答案】(1)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2)晴川历历汉阳树,日暮乡关何处是(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4)牧人驱犊返(5)瑟瑟谷中风 (6)绿水逶迤;隐隐笙歌处处随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2、【答案】(1)咆哮 (2)蜷伏 (3)鹤立鸡群 (4)筋疲力尽 【解析】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蜷伏:弯着身体卧着。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3、【答案】A 【详解】A.“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大师”等;B.“味同嚼蜡”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使用正确;C.“夙愿”意思是一向怀有的愿望,使用正确;D.“为民请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使用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D.修改不正确。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将“不仅”移至“广东的‘北运菜’”后。故选D。 5、示例一: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示例二: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6、拟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7.【答案】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大概是。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恰好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②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③句意: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④句意: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盖,大概是。 8.【答案】(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 ②但,只是。如,像。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A.都是“离开”;B.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疑惑;C.听到/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D.从/于,这里是“在”的意思;故选A。 10.【答案】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1.【答案】(1)《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或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表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龙井题名记》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写内心的欢愉。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