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9003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寓言二则 1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6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寓言
  • cover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字6个,写字11个。 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 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4.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 2.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通全文———弄清故事———探究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反复朗读,体会古文的韵律,感受寓言的讽刺意味。 2. 理解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要随着事物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方法,要知道变通。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感知古代语言的特点。 2.对照现代文,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难点:领悟两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方法: 1.通过查找各种工具书或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刻舟求剑》,了解故事大意,领悟两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 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首先我们学习《刻舟求剑》(板书 《寓言二则》以及《刻舟求剑》)。 1.出示“金钥匙”:学习古文要一边读一边对照译文了解故事的整体意思, 不必一字一句地直译。 二、导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 学习生字“坠、遽、矣”。 3. 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语气读出来。齐读。 (二)探究学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3.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 涉:渡过江河。 自:从。 坠:掉下。 是:这儿 遽:立刻 契:雕刻 求:寻找 若此:像这样 惑:糊涂,不明白 4.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重点理解: 遽契其舟—立刻在船边刻了一个记号。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佷糊涂吗?“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 5.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评议:讲得是否语句通顺连贯,情节是否生动,故事有没有讲清楚。 6.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7.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8. 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类似的人? 10.介绍《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的一本书,内有许多寓言故事。 三、巩固练习 一词多义, 之: 而置之其坐 ( ) 何不试之以足( ) 入水求之( ) 其: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