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要点 第4课 空气的成分 1.①扣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有什么变化 空气中有支持蜡烛燃烧的气体吗 ———蜡烛的火焰慢慢变小,直至熄灭,说明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②蜡烛熄灭后,瓶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 剩下的气体支持蜡烛燃烧吗 ———水槽里的水进入瓶子,瓶中的水位慢慢上升。剩下的气体不支持蜡烛燃烧。 ③先把水槽里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拧开瓶盖,把点燃的木条迅速插进瓶内,木条有什么变化? ———燃烧的木条会熄灭,说明此时瓶子里的空气不支持燃烧。 ④由此推想:空气的成分大致可以分成哪两类?———空气的成分大致分为支持燃烧的气体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2.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来灭火。 3.①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帮助人和动植物呼吸;也可以帮助燃烧,广泛用于工业、航天、制造业等行业。 ②氮气的作用:氮气可以用于医疗手术、保存食品、制造氮肥等方面。 ③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可以制作碳酸饮料、用作制冷剂、作为灭火剂、提高作物产量等。 4.使用存放氧气时要注意什么? 氧气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混合,容易引发爆炸。氧气如果与油脂接触,会发生反应,产生热量。热量蓄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自燃。 氧气钢瓶如遇日光下暴晒、高温环境中存放或搬运时受到撞击等情况,会使钢瓶内壁所受压力增大,可能导致钢瓶爆裂。在存放氧气瓶的地方通常会有“禁止撞击”“禁止烟火”“易燃易爆”等标识。 5.使用、运输、存储二氧化碳时应注意什么?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干冰时,要注意佩戴厚棉手套或其他遮蔽物,否则会被冻伤。汽车、船舱等较密封的地方不宜使用干冰,因为挥发的二氧化碳气体会挤走空气中的氧气,可导致人窒息甚至死亡。 二氧化碳储罐如受高温天气、热源或火源等影响,会使储罐内壁所受压力增大,可能会引发爆炸。 6.如何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判断哪瓶是氧气,哪瓶是二氧化碳? 把点燃的火柴(或者木条、纸条等)放进瓶子里,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继续燃烧的是氧气。 第5课 燃烧与熄灭 1.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哪些现象?———物体燃烧时会产生发光、发热、冒浓烟等现象。 2.右图所示,①砖块为什么不能被点燃 ———因为砖块是不可燃物,在空气中一般不会燃烧。 ②为什么纸条很快能被点燃,而木棒不能马上被点燃 ———物体燃烧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纸条的燃点比木条低,能很快被点燃。 ③盖上灯帽,酒精灯为什么会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盖上灯帽,就隔绝了空气中的氧气,酒精灯就会熄灭。 3.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4.遇到火灾要赶紧拨打 119 火警电话,沉着冷静,讲清楚火灾地点、可燃物、火势、有无爆炸或燃气泄漏等。 左图所示,图一,关闭打火灶,是切断了可燃物的来源,火自然就熄灭了。隔离可燃物是重要的灭火方法之一;图二,用锅盖盖住火焰,与空气隔绝,没有氧气助燃,火就慢慢熄灭。如果是油脂着火,切记不能用水浇灭,如果用水的话,会扩大油与空气的接触面,是火势更旺;图三、四,用水枪喷水灭火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温度,稀释氧气。 5.隔离可燃物、隔絕氧气、降溫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6.右图所示,①用“纸锅”可以烧水吗?为什么?———纸锅”可以烧水。“纸锅”中的水不断蒸发带走热量,“纸锅”始终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②逃生方法推想: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 ———浸湿的被褥可以带走热量,降低温度,防止被烧烫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