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49676

部编版七下-8.土地的誓言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11875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编版,七下,土地,誓言,2课时,优质
  • cover
(课件网) 8. 土地的誓言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1 课 文 品 读 2 课 文 赏 析 3 课 文 拓 展 1 课 文 品 读 课文回顾 再读课文,思考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理解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①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炽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泛滥”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一般含贬义,这里贬义褒用,表明作者的感情像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奔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激愤狂放的心情。 课文理解 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课文理解 “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课文理解 “红熟的浆液”指的是什么? “红熟的浆液”指作者的感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强调精神与土地的契合,体现出作者对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文理解 品味“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品味“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这句话。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课文理解 “埋葬”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埋葬”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表达了作者沉重的感情和悲愤的心绪。 课文理解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2 课 文 赏 析 核心问题 回顾全文,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核心问题 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