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54212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1.4 有理数的加减 教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235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加减
  • cover
有 理 数 的 减 法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卷网-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就在于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转变为它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3.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习旧知 引入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等于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探究:课本第20页,某地某年2月3日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5℃比-4℃高9℃.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5-(-4).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第1--3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 第4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探究: 下表记录了某地某年2月1日~2月10日每天气温情况: 月/日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最高气温/℃ 12 10 5 5 3 5 6 6 8 9 最低气温/℃ 3 2 -4 -5 -4 -3 -3 -1 0 -2 怎样求出该地2月3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温差)呢? . 这里的问题,就是做减法: 5-(-4)=? 由于加减法互为逆运算,上式可变为 ?+(-4)=5 因为9+(-4)=5, 所以上式中的 ?=9,即5-(-4)=9 又5+4=9 可见5-(-4)=5+(+4) 比较上式两边: 5-(-4)=5+(+4) 说 说 你 对 有 理 数 减 法 法 则 的 猜 想。 2.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有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