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6794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2

日期:2024-05-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329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33张PPT。咏怀古迹 其三杜甫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有《杜工部集》。《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yǔ)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的是哪个人物形象? 王昭君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怨恨昭君怨恨什么? 用诗句回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夜月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 讨论: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怨恨?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基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   据《后汉书》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群山万壑赴荆门”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