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00624

第1章 科学入门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563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章,科学,入门,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期末复习题 1. 下来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是( B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用固体粉末 C. 塞紧橡皮塞 D. 闻气体气味 2.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 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 天平: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 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3.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D ) A. 3.4 米=3.4÷1/1000 毫米=3400 毫米 B. 3.4 米=3.4 米÷1/1000=3400 毫米 C. 3.4 米=3.4 米×1000 毫米=3400 毫米 D. 3.4 米=3.4×1000 毫米=3400 毫米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D ) A.0.058米=0.058米×100厘米=5.8厘米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5.小科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的四次测量数据中肯定错误的是( C ) A. 1.208m B. 12.07dm C. 1207.5mm D. 120.8cm 6.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12.35cm、12.37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D ) A. 12.45 cm B. 12.35 cm C. 12.356cm D. 12.36 cm 7.实验前,小科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 小科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 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 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8. 把铜线密绕在铅笔上测铜线的直径时,先后测量三次,每次都将铜线重绕,并放在直尺的不同部位读数,可是三次的测量结果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D ) A. 由于绕线的松紧不同 B. 由于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 由于铜线的粗细不同 D. 以上原因都可能 9. 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际长度比测量结果会( A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受影响 D. 无法确定 10.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错误操作”与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 D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很紧 偏大 B 测量头发直径时,绕在铅笔上的头发相互排列较为松散 偏小 C 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后读数 偏大 D 测量液体体积时,以俯视角度读取量筒刻度的数值 偏大 A. A B. B C. C D. D 11. 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 D ) A. 1 cm、5.50 cm B. 1 cm、8. 30 cm C. 1 mm、8. 30 cm D. 1 mm、2. 80 cm 12. 生活中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 估计不正确.的是( C ) A.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 0.15 米 B. 课桌高度约为 800 毫米 C.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 35 立方米 D. 杭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 38℃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6.20cm、6.21cm、6.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6.20cm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C.6.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6.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 14.学习了长度测量后,小明常用各种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一次,他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读数为0.980米,无意之中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C ) A.1.002米 B.1.020米 C.0.982米 D.0.987米 15.用密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