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08231

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苏武传》预习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2次 大小:328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1,苏武传,答案,预习,作业,寒假
  • cover
《苏武传》预习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厘清文章脉络,学习本文精心剪裁,组织文章和对比衬托,凸显形象的写作技巧。 3.认识苏武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学习重难点: 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一、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他在《史记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他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他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他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逼自杀,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2.背景展示 汉朝自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历经惠帝、高后、文帝、景帝,几十年间始终面临着匈奴的威胁,但是国家还需要积累实力,便一直隐忍不发动反击。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尤其是文帝、景帝在位的约四十年里,国家日益发展富强起来。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发起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匈奴作为一个流窜于塞北大漠的野蛮部落,生产极其落后,要靠互相兼并、抢掠、侵略获取财富来补充他们的需要,因而人人好战。汉朝则与此相反,对匈奴发动战争,从财物上考量实际就是得不偿失。每一次军事行动,都要拿出大量的军费,这对国家的财政造成极大的压力,势必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以在取得了几次胜利后,汉朝转而重视结盟。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这便构成了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二、课前预习 (1)一词多义 ①因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 )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②以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 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③为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 何以女为见?( ) 子卿尚复谁为乎?( ) 皆为陛下所成就。( ) ④其 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 陵见其至诚。( )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 蹈其背以出血。( ) (2)通假字 ①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 ②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 ③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 ④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 三、文本探究 1.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的品质? 2.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3.司马迁写《屈原列传》,在叙事中穿插议论,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点题,直接发表对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借鉴这种写法,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尝试以班固的视角,写一则人物短评。 4.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最能反映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拓展阅读 1、史书体例: 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史记》时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现存文献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