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6.3 万有引力定律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下列关于物理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 B.开普勒总结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牛顿定律在高速或微观条件下不再适用 D.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发现了海王星,因此人们称其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2.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B.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并通过月—地检验后发现,月亮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地表物体所受重力为同种性质的力,这使得他意识到,这种引力有着普遍性,它可能存在于任意的两个物体之间 C.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万有引力的得出,牛顿将椭圆形轨道看成是标准圆,这与开普勒的定律相矛盾 3.曲线运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运动形式,下面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受到与初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力作用,就会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一定会做直线运动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方向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变 D.若物体在大小不变的合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则一定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4.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2倍,则 A.星球M与星球N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3:1 B.星球M与星球N的密度相等 C.星球M与星球N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 D.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5.质量为m1、m2的甲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可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物体间的距离小到接近零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将是无穷大 B.若只将第三个物体放在甲乙两物体之间,甲乙之间的万有引力不变 C.甲对乙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乙对甲的万有引力的大小总相等 D.若m1>m2,甲对乙的万有引力大于乙对甲的万有引力 二、单选题 6.两个密度均匀的球体,两球心相距r,它们之间万有引力为10-8N,若它们的质量、球心间的距离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间的万有引力为: A.10-8N B.0.25×10-8N C.4×10-8N D.10-4N 7.对于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有第3个物体m3放入m1、m2之间时,m1和m2间的万有引力将保持不变 B.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趋向零时,万有引力趋向无穷大 C.星球与星球之间才有万有引力,人与人之间没有万有引力 D.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心说”是错误的, “日心说”是对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周期越大. C.由开普勒定律知,各行星都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且在近日点运动的快,在远日点运动的慢. D.太阳对行星引力的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9.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天上物理学和地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若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则牛顿没有使用的规律和结论是( ) A.开普勒第二定律 B.牛顿第二定律 C.开普勒第三定律 D.牛顿第三定律 10.“嫦娥四号”绕月运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嫦娥四号”的质量为,到月球表面的距离为;月球质量为、半径为;引力常量为。“嫦娥四号”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为( ) A. B. C. D. 11.冥王星与其附近的另一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