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139815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2《采薇》课件(24张PPT)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43492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2022,PPT,24张,课件,采薇,单元
  • cover
(课件网)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所以采薇也借指隐居生活。 凌 彬 《小雅.采薇》 《诗经》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把握《诗经》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真切表达,提升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 4.品味诗歌语言,了解重章叠句的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5.掌握“兴”这种抒情方式的运用对全诗情感的烘托作用。 6.分析《氓》《采薇》中的人物形象。 诗经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2.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2)赋、比、兴,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赋: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风 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160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的土风歌谣。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 小雅 74 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大雅 31 颂 周颂 31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商颂 5 鲁颂 4 背景 《采薇》此诗作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据《汉书 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王室逐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西周晚期,王室衰微,北方的玁狁部族十分强悍,经常骚扰中原,征战不休,平王东迁后,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战争连年不断,征役繁重,民不聊生,苛酷的兵役给广大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终年行役,父母失养,夫妻离散,惨痛的人间悲剧一接幕接一幕,人民心中的痛苦无穷无尽,往往通过赋比兴手法形象生动深刻的展现征人以及思妇的内心世界。这类诗往往从征人或思妇的角度去写。 征役诗的主角无疑是被征者即征人,他们的情感是最复杂的:有对战争的厌恶与憎恨,有报国的决心,有对家乡对妻子的思念,也有即将归乡的喜悦。各种浓烈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岁亦莫 止 猃狁 之故 载 饥载渴 王事靡盬 我行不来 彼路 斯何 四牡騤騤 小人所腓 象弭 鱼服 雨 雪霏霏 (mù) (zài) (lài) (kuí) (mǐ) (xiǎn yǔn) (gǔ) (lù) (féi) (yù) 诵读:正音,体会《诗经》在形式上的特点。 1.释词、译句。 2.理清思路,分清层次。 3.赏析诗意和写作特色。 赏读:读解课文,回答问题。 1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2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3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