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150481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达标测试卷(闯关B卷)

日期:2025-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108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达标,闯关,试卷,期末,统编
    人教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达标测试卷(闯关B卷) 一、单选题 1.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以宗法制形成政治实体始于西周 B.宗法制成为封邦建国的内在基础 C.同姓不婚加强了姬姓封国间联系 D.宗法制扩大了周王朝的文化影响 【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解析】【分析】由“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分析可知,A项因果关系说法错误; D项“局限于本宗亲族”说法是错误的; 由“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分析可知,B项说法正确; C项“盛赞”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 “.....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2021高二上·白山期中)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 C.宰相职责发生重大变化 D.进一步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说明,科举制逐渐得到认可,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这就进一步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项正确;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A项; 科举出身的宰相数量增多,并不代表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宰相的出身和数量,未涉及宰相职责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考生可结合材料“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进行分析。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3.(2021·汕头模拟)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当时的宰相向皇帝上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酶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元朝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四书五经是儒家经书代表 B.程朱理学有助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C.以词赋取人唐朝已经实践 D.蒙古统治者不完全理解汉族文学创作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 【解析】【分析】题干背景是由于元朝中期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为了缓和统治危机,通过开科举,专立德行明经科来巩固统治。 A四书五经虽是儒家经典,但题干中“以程子、 朱酶庵注解为主 ”表明元朝统治者推崇的是程朱理学,因此,四书五经无法作为主要原因,A错误; B程朱理学属于格物修身之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于维持封建统治秩序有重大作用; C辞赋取人唐朝已经实践,跟题干信息不符,C错误; D蒙古统治者不完全理解汉族文学创作与题干信息不符,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关键在于对考查内容历史背景的 掌握,需要学生在学习古代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时候,对于科举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变化有必要的了解。 4.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变化表。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区域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 唐朝 明朝 清朝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