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67563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47569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我自己,整理,格式,教案
  • cover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 学 设 计 教科书来源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卷网-2016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一年级 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 课 题: 《让我自己来整理》 课 时: 第1课时 一、课程标准: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的生活方式。《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侧重培养儿童的整理能力和良好的整理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乱丢物品的危害”, 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基,符合“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倡导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3条“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父母、体贴家人,符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缺乏自觉整理物品的意识,不懂得如何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扔乱放物品现象严重,给自己和他人取用物品带来不便。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乱丢物品的危害性,如何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并由课堂辐射到生活,感受整理的好处,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动手整理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关爱父母、主动为家长分担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小伙伴”,并学会对常用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整理技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课教学内容共有四个话题,小雨和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了、送“小伙伴”回家、养成整理好习惯。第一课时主要是完成前两个话题。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并加以丰富拓展,挖掘教材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将知识文本再构,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在此基础上,设计系列情境体验活动,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找不到物品的不便和麻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麻烦?调动他们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为第二课时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并学会关爱父母、体贴家人,渗透感恩教育做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注重人文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要求学生通过主体参与的学习活动,将认知、情感、行为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实现课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 2、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3、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准备一件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或玩具 2.教师准备: (1)多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 (2)PPT课件 (3)课前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日常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学会根据他们不同作用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认识到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的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认识我的“小伙伴”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雨。大家跟小雨打个招呼吧!小雨非常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镜头,仔细观察一下,小雨的房间里有些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