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26445

《核舟记》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64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舟记,教学设计
  • cover
奇物·奇人·奇情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小组合作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2.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核舟之奇。 3.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和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梳理内容,理解核舟之奇,训练学生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2.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 教学难点: 品鉴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激趣表达 播放《微雕艺术》微视频,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对微雕的感受或认识,并能说一说理由。要求学生的回答不能重复,词语越丰富越好。 (设计意图:希望能够以视频激趣,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以一个词语表达感受,训练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二、初观核舟,写“核舟介绍词” 任务:写“核舟介绍词” 1. 齐读课文,明确字音节奏。 2. 明确任务,小组合作。 基础任务:通读课文,搜索信息,完成“核舟名片” 屏显: 核舟名片 名称 作者 原材料 特点 尺寸 雕刻人物 其他物件 核心任务:在 “核舟名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给核舟写一段介绍词,要求介绍清楚核舟的基本情况特点。(200字以内) 3. 交流展示 小组派代表展示,互相点评。教师展示自己的“核舟介绍词” 屏显: 这个核舟是一个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它是著名的艺术家王叔远用一个桃核雕刻的,长不足一寸,高约两分。所刻的故事是“大苏泛赤壁”。核舟上一共雕刻了五个人:东坡、鲁直、佛印、和两个舟子,五个人神态各异,性情不同。此外,还雕刻了八扇窗,每扇窗都能打开。还雕刻了箬篷、船桨、炉子、手卷、念珠等,每一样都栩栩如生。真是一个神奇的艺术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写介绍词,读懂文句,训练学生抓住文章关键内容进行概括性表达的能力。) 三、品评人物,写“人物颁奖词” 任务:给五个人物写颁奖词 1. 明确任务,小组合作 核舟上,最生动的就是五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神态,展示着不同的个性。请同学们细品描写这五个人物的文字,把 “最潇洒奖”“最享受奖”“最率真奖”“最颖悟奖”“最专注奖”这五个奖项颁给东坡、鲁直、佛印、右舟子、左舟子,并写一段颁奖词。参照老师的范例,四人小组分配任务,每人选一个写颁奖词,小组内不重复。颁奖词要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再合理的想想来写。 屏显: 我给左舟子颁一个最专注奖。他主要负责煮茶,你看他右手拿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专注地看着茶炉,静静地听着茶水开了没有。仿佛这美好的明月清风,流水飞鹤都与他无关,他只关心着自己的事情,心无旁骛,用心无比专一。 预想:苏轼———最潇洒奖,鲁直———最颖悟奖,佛印———最率真奖,右舟子———最享受奖 2. 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同学互相点评。 展示要求: 3. 任务延续,思考:谁是主角,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东坡是主角,鲁直的儒雅、佛印的不羁、舟子的陶醉,都很好地衬托了东坡泛舟的适意与潇洒。这体现了王叔远构思的巧妙。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以活动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写颁奖词,让学生了解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从而理解“各具情态”的真实含义。) 四、透视精神,理解东坡对话叔远 任务:化身为魏学洢,给王叔远写一封信。 1. 探“壬戌”的秘密 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如果只是因为几个人物各具情态,那他也不会成为一个传奇。毕竟清朝有人雕刻了一个核舟,上面雕了8个人物,各不相同。这个作品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但是,仍然不如王叔远这个核舟传奇。为什么呢?我们要来探一探作品背后的精神追求。 屏显: “天启壬戌秋日”———核舟刻字(1622) “壬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