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光 第一课 光源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能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知道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知道人们发明制造了多种多样的光源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科学探究 观察发光、反光、能发光但未处于发光状态3种物体,在比较中建立光源的概念,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物体反射的光,并能依据光源的概念动手制造人造光源。 搜集、阅读资料了解光源适应人们需求发展的科技史,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并进行分析。 3.科学态度、STSE 对光源有探究兴趣,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尊重事实。 了解光源的发展与应用是与人类需求相关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火柴,纸张、手电筒、电池,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穿云透雾显原形,雨过天晴挂彩虹。 (2)提问:读这首诗之后,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学生自由发言。 (4)讲述: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光》的学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想一想,光从哪里来? (二)新课学习 1. 识别光源 (1)课件展示教材P28上方五幅图。 (2)交流:这些物体中,哪些在发光? (3)小结:像太阳、燃烧的蜡烛、点亮的小灯泡这样,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思考:想一想,我们可以制造光源吗? (5)学生动手制造光源。 (6)小结:光源有天然和人造之分。像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是天然光源;像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是人造光源。 2. 了解人们对光源的利用 (1)讲述:以前,人们只能利用天然光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光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课件展示教材P29下方四幅图。 (3)交流:说一说,从古代到现代,人们是如何利用光源的呢? (4)学生汇报。 (5)小结:古代的人们用火把照明,慢慢地人们开始使用煤油灯。随后,爱迪生发明了用电的碳丝白炽灯,从此白炽灯作为常用的光源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LED灯,更节能。 (6)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30电光源的发展与应用。 (7)交流:阅读材料后,你学到了什么? (8)布置任务:调查身边的光源是否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 (9)分组交流,编写调查计划。 (10)案例示范讲解:第2小组光源调查计划 调查目的:了解身边的光源是否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 调查场所:学校。 调查内容:光源的数量、人们的感受。 调查方法: 1.选择教室、图书馆等场所进行调查。 2.调查光源的种类及数量并记录。 3.调查使用者对光源情况的满意度并记录。 (11)各组完善调查计划。 (12)完成实践调查任务。 (13)数据统计、分析与汇报 a. 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将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b. 统计、分析调查的结果,写出你的发现。 (三)整理,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萤 火 虫 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一类被称作萤光素,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荧光素酶的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