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263021

3.3 光的反射 课件(14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表+素材

日期:2025-10-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94008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反射,课件,14张,PPT,教案,学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光 第三课 光的反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知道光返回空气中后,依然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及应用极为广泛。 2.科学探究 能想办法完成“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怎样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的游戏任务,从中获得有关光反射的科学知识。 能解释、列举光反射的事例,能应用光反射制作潜望镜。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参加反光游戏及制作潜望镜等科学活动,主动合作,积极交流,能完成预定任务。 了解随着科技进步反光产品应用也得到了发展。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词典、笔、手电筒;两面镜子、牙膏盒等潜望镜制作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玩游戏:一个同学站在讲台的左侧,桌面上放一支笔,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笔。在笔和手电筒之间放一本词典,再用手电筒照射。 (2)提问:这两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第一次笔可以被照亮,第二次笔不能被照亮,因为被词典挡住了。 (4)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5)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思考: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怎样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想一想,如果有镜子的话,当光遇到镜子会怎么样? (二)新课学习 1.反光游戏 (1)明确任务: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照亮词典另一侧的笔。 (2)实验器材:两面镜子、手电筒、词典、笔。 (3)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动手实验:根据实验方案,开始实验,将实验现象(光的行进路线)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实验结果汇报。 (6)课件展示教材P34下方两幅图。 (7)交流:根据图片说一说反射光的路线。 (8)小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9)讲述:光的反射现象非常多,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0)交流:课件展示教材P35的六幅图,说一说,这些图中是如何体现光的反射的? (11)小结: 汽车反光镜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当光照到汽车反光镜上时,司机可以看到后面的车况。 医生头上戴的额镜,可以把对面的灯光反射到病人的耳内,提高耳内的亮度,医生通过额镜中心的小孔进行观察。(额镜实际上是一个凹面镜,可以把反射光会聚在一起,使被照射的部位更亮。) 高速公路有完善的反光标志系统,包括热熔反光标线、贴膜式反光轮廓标、发光地钉等,在车灯照耀下,能够反射行车道指示标线、路边轮廓、车道分割线和中央分隔带轮廓。 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同理,照哈哈镜,也是光照在凸面镜或凹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自行车反光尾灯是被动式发光,后面来车的灯光照到自行车尾灯上,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被反射回去让后面来车看到,提醒注意。 (12)提问:你还能举一些光的反射的例子吗? 2. 自制潜望镜  (1)讲述:潜望镜是指从海中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 (2)观察并交流:观察潜望镜的构造,说一说它是怎样从低处看到高处物体的。 (3)小结: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镜面相对、平行摆放、同水平方向都成45度角。物体反射的光先照射到潜望镜中的第一块平面镜上,经过反射后,光到达第二块平面镜,再经过反射,最后到达人眼。因此,潜望镜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4)动手制作:我们也来做一个潜望镜。 (5)课件展示教材P36下方的制作方法图,教师巡视指导。 (6)成果展示:用自制的潜望镜观察高处物体,并向他人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7) 自主阅读教材P36指南针信箱资料。 (8)交流:读完之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三)整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