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263028

4.3 四季的形成 课件(16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表+素材

日期:2025-10-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37520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季,形成,课件,16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 四季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以近似圆的轨道绕着太阳逆时针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 知道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2.科学探究 阅读资料并能用模型解释地球公转,能设计模拟实验演示并解释四季的形成。 3.科学态度、STSE 对地球公转现象有好奇心,积极参加四季形成的模拟实验,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乐于分享。 初步了解所学地球公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橡皮泥、牙签,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引入:我们知道了四季的划分,了解了四季变化中可观测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影长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季的形成》。 (二)新课学习 1.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阅读“日心说“的有关介绍: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建立了“日心说”理论。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转。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 (2)交流并小结:哥白尼“日心说”理论首次提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了解地球的公转。 教师演示并讲解,同时课件展示教材P52下方图。 a.地球绕自身轴的转动,就是地球自转。这个轴称为地轴。 b.地球以近似圆的轨道绕太阳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 c.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绕太阳逆时针转动。 d.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4)学生自己操作地球仪,理解上述概念。 2. 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1)明确任务:做模拟实验,从地球的运动来推测四季形成的原因。 (2)实验前交流: a. 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 b. 地轴倾斜与地面接受太阳的光和热的多少有关吗? c. 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计划。 (4)班级交流,明确实验方案:两步走。第一步,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第二步,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5)研究一: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①讨论: a.用什么器材模拟太阳和地球? b.怎样让“地轴”不倾斜? c.“地球”该怎样运动?“太阳”呢? d.怎样观察“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②汇报并小结:在“北半球”某处用橡皮泥垂直地面竖直固定一根牙签,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变化来判断阳光照射的角度。 a.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让“地轴”垂直桌面。 b.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 c.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 d.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实验,记录,并汇报:将实验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你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吗? ④小结:如果“地轴”不倾斜,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不相符,说明“地球”上没有出现四季变化。 (6)研究二: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①明确实验方法: a.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将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则“地轴”就是倾斜的。 b.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 c.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注意:“地轴”要一直指向北。 d.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实验,记录,并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③小结:如果“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是相符的,说明“地球”上出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