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94049

平均数(教案)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44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平均数,教案,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四年级下册91~93页。 【教材简析】 教材从篮球比赛遇到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比较两组数的整体情況入手,研究平均数的产生、平均数的意义,掌握 “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平均数的区间、平均数的优缺点等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和平均分的意义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统计知识做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的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能解袂简单的实际问题。 3.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发展統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虚拟数据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磁板磁钉、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看过篮球比赛吗?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一起来看一下。 就在比赛进入关键时刻,蓝队比分落后了,要现在急需从7号、8号两名替补队员中选出一名上场,如果你是教练,会怎么选? 预设:身高、体力、技术、平时水平、平均得分等等。 总结:大家能从实际经验来考虑,真周到。 二、探究方法,分析数据 (一)针对问题,收集数据。 谈话:现在蓝队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什么? 看着7、8号的得分情况统计表,希望通过讨论,大家有所收获。 追问:到底比什么最合适?看来前面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咱们现在的需求了,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意见,引出“平均得分”。咱们就得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思考状态,逐渐打破学生“只比总数”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去寻找新的统计量来比较。体会数据分析的工具并不是唯一的,需要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寻找合适的统计量进行分析,才能合理推断出我们需要的信息 (二)整理数据,探索方法。 1.谈话:先从谁开始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这课件出示的活动任务。借助学具合作探索,再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 预设: (1)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预设:9+11+13求的是三场的总分,÷3是因为比了三场,这样就求出每场的平均分是11分。大家对我的方法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总结:像这样,先把三场比赛的得分合起来,再平均分成3份,求出平均分,(谁再来说一下)在数学上,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后分。(板书:先合后分) (2)移磁钉展示。 预设:我们小组用的是小磁板,从第4场中移出一个,给第1场,再从第4场中移出两个给第3场,这样,每场的得分都一样多,都是11分。 (3)移统计图展示。 预设:我们小组使用统计图展示,也是从第4场中移出一个,给第1场,再从第4场中移出两个给第3场,这样,每场的得分都一样多。 3.追问:回想一下磁钉和统计图这两种方法,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在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移给少的,使得每份都一样多,叫做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4.谈话:观察刚才展示的这三种方法,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总结:是啊!他们都使每场得分变得一样多。也就是怎么了平均了。 5.7号队员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来看一下8号队员。现在又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那种方法能够快速得到他的平均得分? 【 设计意图】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移多补少”“先总后分”和平均数据计算,初步体会平均数的算术定义和统计学含义。通过找“平均数据”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