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合理利用能源 【教材简析】 学习了第2课和第3课后,学生对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与水资源短缺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一步认知,由于人类不断地增长的能源利用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大量排放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污染不仅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更是我们对人类未来的责任。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介绍了化石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会带来污染,进而提出“怎样解决这些矛盾”。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1,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 教科书以一幅我国电能来源的饼状图说明化石类能源依旧占最大比重,而小资料的内容表明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而且使用过程中会带来污染。活动2,以一整页篇幅介绍模拟温室效应实验。先通过资料说明什么是“温室效应”,然后图文介绍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的方法;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实验中的塑料袋模拟了什么”;最后,要求各组完成塑料袋内外温度升高情况记录表。活动3,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节约每一度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每一度电的生产需要消耗化石能源,需要排放废弃物,所以要节约用电;开发可再生的、环保清洁的新能源,也可以缓解能源问题。活动4,交流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交流。第三部分———研讨,要求学生“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为标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一说可以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汽车、暖气等都需要耗费能源,他们还了解一些新能源,但对于新能源的种类和使用新能源的比重知道得不多,对于使用化石能源会带来的环境问题了解得也不全面,对于气候变暖问题知之甚少。“温室效应”一词学生也比较熟悉的,但对其产生的原因知道就少了,学生第一次用模拟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真实地观察到温室效应,这对学生来说将会是印象深刻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有一些能源是有限的。 2 能源的利用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 3 要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 科学探究目标 1 讨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 2 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利用能源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地球上的一些能源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能源利用过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关注能源问题。 教学难点: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理解气候变暖的原因。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塑料袋、温度计、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2017年我国电能来源”饼状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有一天我们家里断电了,天然气也停了会怎么样?我们每天使用的电、燃气它们来自哪里 (预设:电来自发电厂、水电站等;天燃气、液化气公司) 2.教师介绍:我们使用的大多数电来自火力发电厂,通过烧煤发电,燃气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常用的煤、石油等都是化石燃料。 讨论:使用这些化石燃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吗 学生通过讨论并确定,使用这些化石燃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进而提出“怎样解决这些矛盾 ”。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能源的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能源。确定使用化石燃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后,聚焦主要问题。 探索: 1.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 (1)阅读“我国电能来源的饼状图”和小资料。 教师提问:从“我国电能来源的饼状图”和小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预设:尽管我国目前的电能组成有热电、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但是热电依然在所有能源中占最大比重) (2)小组讨论:广泛使用化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