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321004

教科版(2001)六年级下册.3.6 在星空中(一)(教案+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3248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练习,同步,学案,教案,空中
    科学(教育科学-出卷网- 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6 在星空中(一) 教案 第三单元 宇宙 第6课时 在星空中(一) 教案 学情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已有一定的认识,还能说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称来。但对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可能是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 本课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星座; 2. 认识大熊座、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制作北斗七星模型,理解什么是星座。 【教学难点】 对模型观察后,能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浩瀚星空,常常使人着迷又神往,我们怎样才能认识星星呢?(学生自由回答) 观看视频:星空。 师:星空璀璨,令人陶醉,天空中的星星是随机分布的吗? 师:天空中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称为星座。 师:人们把天空分成许多个区域,将这个区域内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像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样,人们就能很方便地记住和研究星星了。 师:193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决定将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这88个星座分成3个天区,北半球29个,南半球47个,黄道附近12个。 设计意图:本堂课以提问的形式展开,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二、探索新知 师:建一个“北斗七星”模型。 实验材料:图钉、橡皮泥、卡纸、细线、牙签等。 师: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纸板上用笔在相应的位置画上标记,用图钉钻7个小孔。 师:如图所示,在 1~7 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 师:细线的另一端系上牙签,牙签上插入橡皮泥球,每个橡皮泥球大小差不多。 师:观察“北斗七星”模型。 师:选择4个不同的方位观察“北斗七星”模型,并把七颗“星”构成的图形画下来。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对比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七星形状,与我们的哪一个观察记录相似呢? 生:方位三。 师: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北斗七星”形状不相同,说明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明这七颗星并非在同一平面上。要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七颗星构成的图形也一样不同。 观看视频:观察“北斗七星”模型。 师:在观察活动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生:我发现有些“星”看起来靠得很近,但事实上,它们相距很远。 生:我明白了,在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实离我们有远有近。 设计意图:该板块教师带领学生建一个“星座”模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明白模型所传递的意思。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并发展学生缜密严谨的科学思维。 三、巩固新知 师:在北天的夜空中,你能找到“北极星”吗? 师:“北极星”在“小熊”星座上。 师:在北天的夜空中,你能找到“北斗七星”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上。 师:通过“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你有什么方法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展示: 师:“勺子”边缘直线延长大约5倍就能找到“北极星”。 组成一个观星小组。晚上,一起在北部天空进行观星活动。(晚上户外活动需要家长的陪同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所属的星座及它们的空间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在夜间如何去认识星座、学会根据已知星座来找未知星座等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天文方面的兴趣。 四、课外延伸 观看视频:一分钟了解星座。 师:星座几乎是所有文明中确定天空方位的手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