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359697

第11课《核舟记》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3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课,核舟记,教案
  • cover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核舟记》课堂教学实录 一、引用图片,导入新课。 (师出示微雕作品的图片,引入本课。) 师:只有四厘米的桃花上,刻满了栩栩如生的事物;将平均0.7毫米的六只熊猫“放”在绣花针针孔里。这些让大家叹服的工艺制作,就是微雕。 屏幕显示: 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气韵生动的艺术小品文《核舟记》,去感受古人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还有作者值得称道的写作艺术。 屏幕显示: 雕刻艺人王叔远,名毅,号初平山人,曾刻一枚精致的核舟赠给魏学洢,魏学洢赞叹王叔远的技艺,便写了《核舟记》这篇文章,后来被清人张潮编入《虞初新志》。 出示课题《核舟记》。 屏幕显示: 作者简介: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师: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一单元的前三课都是“记”,再回顾一下“记”这种文体。 屏幕显示: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出现很早,至唐宋兴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也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师:本文中,说明是其主要表达方式。下面来看文中所提到的“大苏泛赤壁”这一背景。 屏幕显示: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感情。王叔远取材于其事,精心设计,才有了传世佳作。 (学生选要点做笔记) 二、结合注释,扫清障碍。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并不难懂,请大家结合注释,自说自译,理解文章内容。一定要格外留意文中特殊用法的字词句式。 屏幕显示: (一)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 手倚一衡木:通“横”,横着。 (二)一词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的,不寻常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名词。 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为: 为宫室:做,雕刻,动词。 中轩敞者为舱:是,动词。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名词。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形容词。 (三)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蓬) 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名词作状语,戴着高高的帽子) 4.椎髻仰面(梳着椎形发髻)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 2.倒装句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其相比两膝者”) 3.省略句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教师指导。) 三、角色扮演,深度探究。 (一)假如我是参赛选手。 师:下面我们以《核舟记》为出题范围,举行一场知识竞赛,请各位参赛选手积极抢答。准备! 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生1:核舟。 师: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生2:奇巧。 生3:灵怪。 师:这两个词哪个合适? 生3:都可以。 师:有区别吗? 生4:“奇巧”在文章开头,“灵怪”在文末,意思似乎更递进些。 师:“奇巧”说的基本还是人的巧妙,“灵怪”已经接近“天工”了。赞美之情已经达到高潮。接着抢答,文中表现核舟主题内容的句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