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3926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1-15)导学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8次 大小:81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15古诗四首 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人:刘春龙 编制时间:2011 10  审查人: 审核人: 审批人: NO: 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二.情景链接: 了解每首诗的作者。 三.自主研习(展示交流) 1.整理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2.背诵这五首诗。 四、困惑问题 五、合作探究 1.学习《观沧海》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 ②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④诗中写诗人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 ⑤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 2.学习《次北固山下》 ①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③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④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⑤“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六、攀登高峰 学习《钱塘湖春行》 1、本诗选自_____,作者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晚年又叫_____。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4、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5、《钱塘湖春行》以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的感情。 学习《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天净沙是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天涯”一词暗示了 ,从整首散曲看,前四句写 ,末一句写 。 是背景, 主体。写景是为了 人。 七、拓展训练 3.词,又名 ,产生于 代,盛行于 代。宋词按风格划分,可分为 派和 派。 4.《次北固山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 。 ?13?????????《夏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人:刘春龙 编制时间:2011 10  审查人: 审核人: 审批人: NO: 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构思。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 【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语言教材。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将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二.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贮满( ) 澹澹( ) 芊芊( ) 磅礴( )( ) 黛色( ) 匍匐( ) 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 (2)主宰: (3)春华秋实: (4)闲情逸致: 3.按示例写出四个词语 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三.文学常识 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 代诗人 在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 》一诗中的诗句。 5.文中提到:“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在你积累的古诗词中有夏的影子吗?请你写出名句和作者。 ? 四.整体感知 6.朗读课文,填空。 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