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13451

5《黄河颂》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41275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黄河颂,课件,4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黄 河 颂 光未然 黄 河 新课导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5464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写作背景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重点) 2.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难点)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重点) 学习目标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 《屈原》,诗集《江汉行》, 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走近作者 高山之巅 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浊流宛转 哺育 屏障 气魄 滋长 劈成 ( diān ) (péng )(pài) ( lán ) (qū ) (xiè) (zhuó)(wǎn) (bǔ ) (píng)(zhàng) (pò ) (zī) (pī) 一、朗读课文,初感黄河 字词积累 望———劈成南北两面 近镜头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3、“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 横向 纵向 俯瞰 两岸 特写 全景 南北 → → → →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颂 整体感知 4、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从三个方面: ①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②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③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6、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整体感知 7、根据“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划分层次并能概括大意: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8、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三次。“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分为三个层次。由实到虚、环环紧扣、逐步深入。 整体感知 读完本诗,我感觉…… 听读课文,探究问题 二、合作探究,走近黄河 朗读第一部分: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探究2、如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