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452415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蓝色的雅特朗 说课稿

日期:2025-04-0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166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音乐,六年级,下册,蓝色,特朗
  • cover
《蓝色的雅特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新课标》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材 (一)1、教材简析: 歌曲《蓝色的雅特朗》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南斯拉夫民歌。6/8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为二段体,每一部分都包含两个重复的乐段。歌曲的起伏委婉、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表达了歌曲主人公漂泊远方,思念故乡的海“雅德朗”(亚得里亚海)、故乡的山“马力扬”(亚得里亚海滨的山)、故乡的城“斯普利特”(亚得里亚海滨城市)的思乡之情。旋律的进行以级进为主,朴实无华,优美流畅。 《蓝色的雅特朗》,表达了一位身在远方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虽然学 生只是刚刚进入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很可能还不曾有过离开自己家乡的切身感受,但他们对家乡也会有一种自己的理解,有一份纯真的热爱。我们希望,在这种情真意切的歌声里和优美抒情的乐曲声中,能激起他们对家乡的亲人,家乡的美景更深的爱恋,同时,也从中了解和认同世界多元文化。 2、地位和作用: 《蓝色的雅特朗》是湖南文艺-出卷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九课的演唱内容,是属于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的一首前南斯拉夫民歌。 (二)、目标确定及分析: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蓝色的雅特朗》,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表达思念故乡的美好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 3、情感道德目标:通过感受歌曲的意境,激起他们对家乡亲人以及家乡美景的爱恋,从中了解和认同多元文化。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1、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能唱好倚音及切分音及附点八分音符 并能在第二课时积极参与二声部的合唱,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三、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音乐导入法: 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一首《天马的故乡》让每一位武威人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都无不感到亲切、骄傲和自豪。我从这首曲子入手,引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 2、视觉图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接触这首歌曲之前其实对南斯拉夫的了解非常少,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我准备了若干幅雅特朗(亚得里亚海)的图片,让学生边听音乐的同时边欣赏雅特朗的地理特征和风土人情的图片,以此来让歌曲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视听印象。 3、情感教学法: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其实施程序是: 情感唤起 ——— 情感深入 ——— 情感融合——— 情感熏陶 在本课中我从欣赏歌曲范唱开始,采用音画形式来展现美丽的雅特朗,唤起学生和作曲家所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情感交流,接着再一次播放歌曲,而这次采用将歌曲曲谱和歌曲原声合二为一的形式,学生对歌曲的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