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61089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9《创造宣言》(课件46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4479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下册,46张,课件,创造宣言,模块
  • cover
(课件网)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说说你有哪些具有“创造性”的事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创造宣言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 陶行知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 陶行知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 陶行知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中伤( ) 懒惰(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繁殖( ) 自暴自弃( ) zhònɡ duò dùn dùn nuò huàn ɡuàn ɡài zhí bào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诬陷别人使受损害。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中伤】 【画龙点睛】 【遁词】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望洋兴叹 顾影自怜 鲁钝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抬头来看的样子。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顾:转过头看。 迟钝,笨。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二部分(2~4):正面阐述教育者的创造在于创造出真善美的人及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发出“让我们继续创造”的宣言。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第三部分(5~12):列举事例,批驳人们不愿创造的错误认识,阐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并发出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的号召。 第四部分(13、14):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阐述失去创造力后的可悲下场。 第五部分(15、16):发出呼吁———勇于创造。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宣言1 第一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作者怎样把宗教家、美术家与教育者进行对比来引出所要议论的话题?用怎样的论证来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教育家:“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宗教家造神 艺术家造石像 间接否定无自信的崇拜 肯定创造的重要性 正反论证 对比 正面 反面 2—4段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作者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5—12段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结合名言警句讲道理来进行反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驳倒对方观点。 结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小结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二十二点 十三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