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465062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 16 奇石 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21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美术,浙江,人民,出版社,小学,三年级
  • cover
第16课 奇石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赏石文化,对奇石进行欣赏与评述,对水墨画石的方法有一定了解,并以水墨的形式个性化地表现太湖石。 本课聚焦中国四大奇石中的太湖石,带领学生从“毛笔之奇”、“太湖石之奇”、“名家作品之奇”几个环节进行递进学习,注重组织小组合作自主观察、研究,理解传统文人心中的奇石是人格化的,通过临摹名家优秀作品,学习传统水墨表现技法,运用自己对太湖石四大特点的理解和对太湖石姿态的想象,创作出既有童趣又富有文化涵养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知。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对世界认识逐渐客观的时期,能对奇石做出更为纯粹的欣赏与评述。学生对水墨画充满兴趣,用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表现奇石,在传承的同时,会展现出更多的童趣。 在水墨奇石的描绘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精神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发挥。学生不受成法约束,富于童趣奇特、夸张的艺术形象将会在他们的口中与笔下逐一诞生。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太湖石的造型、纹理、色泽、质地等特点,发现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 2、在欣赏、探究、实践等基础上,对太湖石进行审美评价;抓住太湖石“瘦、漏、透、皱”以及姿态的特点,以水墨的形式个性化地表现太湖石。 3、感受奇石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水墨创作的兴趣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现、理解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 难点:个性化地以水墨技法表现符合“瘦、漏、透、皱”四个特点的太湖石。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具:收集各种太湖石图片、实物、名家作品图片,水墨画用具、课件。 2.学具:水墨画用具、学习单。 七、教学过程 (一)微课学习(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人们常说,中华大地,无奇不有,说到奇珍异宝,今天老师这儿也带来了一件奇珍(展示毛笔)。毛笔奇在哪里?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微课视频。提问: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毛笔的奇? 2.学生活动:观看微课,得出毛笔的神奇之处。奇在能通过水和墨的多少不同,可以产生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通过侧锋、中锋角度不同,用笔轻重不同,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 3.教师活动:小结:毛笔的奇就奇在有这么多墨色、用笔变化。墨色有浓、淡、干、湿;用笔有中锋、侧锋。 【设计意图】通过笔墨技法微课学习,帮助学生复习三年级上册所学的水墨知识,联系旧知识总结毛笔的墨色和用笔方法,为接下来的水墨画奇石奠定技法基础。 (二)导入课题(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今天老师带来的奇珍还不止这一件,另一件奇珍在哪里呢,请看(揭开遮布,出示太湖石),这石头乍一看给你什么感受?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 2.学生活动:得出对太湖石的初步感受,灰扑扑的,又皱巴巴的,形状还很怪异。 3.教师活动:小结太湖石奇在颜色、纹理、造型等。但是可别小看这石头,这可是今天老师特地带过来的中国四大奇石之首--太湖石。出示课题:《奇石》。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太湖石,激发学生对太湖石的学习兴趣。 (三)初步探究(预计用时8分钟) 1.教师活动:但它又怎么会被称作是奇珍呢?这里老师要再介绍一个人,他就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米芾担任地方官员,见衙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来:“此足以当吾拜”。于是命左右为他换了官服,手握笏板,向奇石行叩拜之礼,并尊称此石为“石丈”。像米芾这样酷爱太湖石的还有大文豪苏轼,他曾经写诗:“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将大的太湖石立于庭院之中,就像是把自然的山搬到园子中来;在书桌案头置放一两方小太湖石,能给书房增添一股雅致的气息。太湖石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