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阅读《皮肤很重要》 【教材分析】 《皮肤很重要》是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最后一课科学阅读。在本单元的前三课中,包括以前科学课的学习实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手去摸这个观察方法。在第一课《观察我们的身体》中,通过手摸和观察的过程,学生需在活动手册上完成“画出手的样子”的活动,在此观察绘画记录过程中,学生多次表现出对指纹的兴趣,因此本课安排了观察指纹的活动,一是完成孩子们的愿望,二来,指纹确实是我们皮肤上关键又特殊的一部分。 在第二课《通过感官来发现》中,学生通过触觉感受出水的冷热,摸出岩石的粗糙,掂出岩石较重。在第三课《观察与比较》中,学生分辨仿真水果与真水果的区别,再次感受了用手可以区别出物体的轻重。但是不管是岩石还是水果的比较,在没有严格控制大小的前提下,对比物体的轻重,这样生活化的实验显然是不够科学的。所以,对于皮肤能判断出轻重的实验重新设计,本节课增加了对比三个直径相同的圆球(玻璃球、塑料球、金属球)的轻重实验,同时,也加深了皮肤可以感知冷热的区别(塑料球较温,玻璃球和金属球较凉)。 在第三课《观察与比较》中,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已经完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皮肤感觉敏感度测试”,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度是不同的,手掌和面部皮肤最为敏感,背部皮肤不怎么敏感。因此,本课在“皮肤知多少”知识擂台赛中,对“皮肤敏感度”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更深入的解释和拓展,同时对课本的“保护罩”、“空调器”进行了较为浅显的解释,还有“人造皮肤”的开拓性知识,提升学生思维,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科学课的学习,已初步养成了一些观察、实验的习惯,但是,自制力不强,活动的自觉性、持久性较低,常与兴趣相关联,因此,本课创设“皮肤科学馆”之旅这个情景,加上两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实验“观察指纹”、“巧取玻璃球”,还有最后环节结合电脑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皮肤知识的扩容,整节课动静结合、声像同步,很好地吸引了孩子们完成观察体验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皮肤并描述。 2.观察指纹并学会辨别分类。 3.通过皮肤接触,判断冷热、轻重的不同,闭眼区别出玻璃球、塑料球、金属球。 4.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实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知识目标: 1.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指纹的分类。 2.皮肤可以感知冷热、轻重信息。痛觉的意义。 3.皮肤的“保护罩”、“空调器”功能。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2.应用信息技术,阅读获取知识。 3.知道发明创造能改善人类体育竞技水平,并积极思考有关皮肤的发明创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皮肤并描述。通过皮肤接触,判断冷热、轻重的不同,闭眼区别出玻璃球、塑料球、金属球。皮肤的“保护罩”、“空调器”功能。 教学难点:通过皮肤接触,判断冷热、轻重的不同,闭眼区别出玻璃球、塑料球、金属球。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实验感受。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放大镜6个;装有6个玻璃球、6个塑料球、6个金属球的盒子;小盒子;指纹记录单。 【教学亮点】 1.创设“皮肤科学馆”之旅情景。 2.指纹观察记录实验。 3.“巧取玻璃球”实验。 4.应用电脑信息技术,实现皮肤知识的“扩容”。 5.应用focusky动画演示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通过前面科学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应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物体、感知世界。出示图片,让学生总结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味觉尝。 2.出示“盲人摸象”图片,请学生来讲这个故事。 3.学生认识到,盲人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