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第二课 垃圾的处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本课内容承接上一课,又为后续内容开启新主题。本课的目的在于拓宽学生对垃圾处理的了解,更好地理解处理垃圾面临的复杂情况。 本课教材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介绍填埋法和焚烧法。其中填埋法所用篇幅较大,教材先利用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说明了填埋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再进一步介绍了垃圾填埋厂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因。焚烧法篇幅较短,教材直接文字介绍了垃圾焚烧的优缺点。学生能够认识到垃圾的处理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从而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生活中也有处理垃圾的经验,但他们还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也缺少对社会问题(社会是怎样处理垃圾的)的了解,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展示,这是学习本课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科学探究 通过进行模拟实验、动手设计,加深对垃圾填埋问题的理解。 3.科学态度 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处理垃圾的困难。 (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1.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2.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科普视频等。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盒子、洗干净的细沙或细石、染上墨水的纸巾、盛好水的喷水壶;科学课本、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明确课题和学习目标:同学们,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第2课《垃圾的处理》。 2.确认准备好的学习用品和材料:上节课已经提前要求,提醒按要求准备好。 (二)教学导入 1.生活经验引入: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产生许多垃圾,这些垃圾该如何处理呢?扔进垃圾桶里。垃圾桶里的垃圾会去向哪儿呢?环卫工人们会把这些垃圾收集起来,堆在垃圾站里。那么垃圾站的垃圾,又该怎么处理呢? 2.介绍垃圾处理的两大方法:常见的垃圾处理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填埋法,一种是焚烧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地探究和思考这两种方式各有什么优势和缺点。 (三)新课学习 1.模拟实验:垃圾填埋对环境的影响 (1)介绍模拟实验所需材料: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塑料盆、细沙、沾墨水的纸巾和水。想一想,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环境中的哪个因素?细沙模拟土壤、沾墨水的纸巾模拟垃圾、水可以模拟地下水和雨水。 (2)观看视频。 (3)得出结论:垃圾填埋会污染土壤,还会污染地下水。 2.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1)承上启下提出问题:你能设计一个垃圾填埋场吗?来减少垃圾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请你拿出纸和笔,来试试吧! (2)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垃圾填埋场采用了哪些结构装置。想一想,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用?先来看看衬垫。衬垫能够从物理上隔开垃圾和土层,不透水,防止污染扩大。第二个结构,过滤液的处理池和收集池,它能收集被污染的水,再进行处理,减少污水。气体排放管能够排除有害的气体。左下角的监测井,可以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以便对整个系统进行反馈。怎么样,这个填埋场和你设计的,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3)引出下一个话题: 既然我们有了科学的填埋场,垃圾处理的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了?其实,科学的填埋场也不能根除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填埋法需要长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