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21848

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课件 (23张)

日期:2025-11-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242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课件,23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 1.组成 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 分解者 消费者 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所以,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森林中的落叶也是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的。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空气 水 土壤 微生物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指 绿 色 植 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 指 各 种 动 物 分解者 指 微 生 物 无 生 命 物 质 和 能 量 小结 2.生态系统的类型 陆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能量金字塔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碳的循环过程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生态平衡 1.表现 (1)生态系统内部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特点 --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5、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和危害 (1)生物变化 直接原因--开垦、捕猎,使某些生物灭绝或涉临灭绝 间接原因--外界环境变化得不适于原有生物生存 (2)非生物环境变化 滥垦、滥伐、施肥、污染等 人类活动对池塘生态环境的破坏 工厂废液 (含P.N2) 池塘 排入 养分 剧增 藻类过 渡生长 营养源 浮游生物 过渡繁殖 有机物过剩 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 积累 大量耗氧,使水中缺氧;导致鱼类窒息而大批死亡。 认识自然规律,注意生态系统的变化,使 之向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结论 三、受损生态系统 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受损生态系统: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后,原有生态系统 的动态平衡则会被打破,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例题巩固: 1、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有明显错误的是 A、生态平衡是指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的平衡 B、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 C、林区滥伐森林,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D、严重污染环境,也会破坏生态环境 A 2、下列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 A、物种减少、水土流失 B、水源枯竭、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D、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 3、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人类破坏后,产生的后果有 A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剧增 B物种增加 C冬季平均气温增加 D雾日增加 A 4、下列人类活动,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A、滥捕青蛙 B、采集野果 C、开采矿藏 D、修筑道路 A 5、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 A、 ① ③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①桑 ②基 ③ 蚕 ④ 鱼 C 6、田野中有庄家、蝗虫、青蛙、蛇、鹰等,为维护生态平衡,应保护 A蝗虫 B青蛙 C蛇 D鹰 B 7、在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中,生物 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源泉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