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30217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 城市雕塑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012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北京,五年级,下册,美术,18课
  • cover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 《城市雕塑》--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姓 名 学 校 学 科 美术 联系电话及邮箱 年 级 五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文化大都市———现代城市 1.单元教学设计意图 本单元从三个领域展开对“文化大都市———现代城市”这一主题的学习,通过对《中国风》、《首都新茂》、《天安门》等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的观看和解读,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了解并运用泥塑和纸模型的造型方法、绘画、摄影等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分析、搜集与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过程,创造有主题的视觉形象,表达学生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 2.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教材中第18课《城市雕塑》、第19课《建筑纸模型》、第20课《文化大都市———北京》三课,都是围绕“城市”这一内容线索展开,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三个学习领域,从《城市雕塑》以泥塑的造型方式表现城市雕塑,到《建筑纸模型》以立体纸工的方式设计制作城市建筑,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表现过程。从《城市雕塑》、《建筑纸模型》到《文化大都市———北京》也是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探索过程,是“文化”一词把“城市探索”这一主题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境界。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城市雕塑》一课,既注重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又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感受城市雕塑的艺术美感、不同造型、材质特征、主题构思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用泥塑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与艺术创造;《建筑纸模型》引领学生走进现代化城市建筑,了解现代城市建筑的造型、色彩等特点,感受其特有的魅力,体味形式美感;课标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大都市———北京》突出了“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理念。(附图1) ( 文化大都市 ———现代城市 ) ( 图像识读 ——— 搜集信息 ) ( 美术表现 ——— 主题创作 ) (图1) 此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与三年级《北京的胡同》、四年级《庄严的牌楼》、六年级《北京的建筑》等内容相关。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逐步认识到城市的建筑与文化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境中,有效地综合了多学科、多门类、多方面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充分认识美术的审美功能基础上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者分析 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独特的推进作用,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分析美术作品,能运用各种美术媒材与技法,进行探索与实践,逐步理解了基本的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充分地体验了造型活动的乐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理解了“物以致用”、“环保”等设计理念,在实际生活与美术学习中,在广泛的情景中,能结合多学科知识,展开创意构想,初步养成了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从现代城市的文化与建筑方面分析,学生从对单纯的技法练习逐步过渡到依靠材料与技法展现的有主题的创作,考虑环境的因素将成为学习重点,不仅要懂得创作手段的使用,更讲求巧妙的结合。目前,学生对各种表现的形的创作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但容易出现“表现所知”,而不是习惯的“表现所见所感”,因此本单元教学从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作品的赏析与创作-展示评价与拓展,着重培养学生亲自动手,以立体造型、绘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4.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城市雕塑的作用、创作意图、造型特点、材料及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现代城市建筑的造型、色彩等特点,感受其特有的魅力,体味形式美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