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45967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62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 cover
氧 气(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实验准备】 1.酒精灯、火柴、硫磺、细铁丝、木条、木炭 、石灰水 2.氧气(一大瓶三小瓶) 3.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生同做深呼吸。设问:我们吸入的是什么物质?(生答:空气);追问:空气中的那种成分参与了我们的呼吸作用?(生答:氧气);再问:氧气有何用途?生答:供给呼吸。氧气除了能供给呼吸呼吸,还有什么性质和作用呢?为解觉这个疑惑,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学习: 2.讲授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看书并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g/L,略大于空气; (通常情况下,是指 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 0℃,1.01×105Pa)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演示【实验2—2】 现象: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木条复燃 结论:氧气的的检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复燃说明是氧气。 二、化学性质: 1、演示【实验2—3】 设问:实验前,集气瓶为什么要装少量的水 现象: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二氧化硫(SO2) 强调:应生成物SO2会污染空气,故此实验前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的水或碱液,来吸收产生的SO2 2、【演 示】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现象: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红热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3、演示【实验2—4】 思考:①.实验前,集气瓶为什么要装少量的水,作用和硫燃烧作用一样吗?②.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③铁丝下端为什么系一根火柴? 现象: 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②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 讨论: ①铁丝在空气中能否燃烧?(不能。 ) ②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③铁丝下端为什么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 ④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的目的是什么?(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 小结:通过上述三个演示实验,我们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我们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和许多物质发生发应。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通常为白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铁 C、蜡烛 D、磷 2.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放出大量的热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硫粉逐渐减少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能支持燃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4.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