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46009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 第七单元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教案

日期:2025-11-2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6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单元,条件,燃烧,活动,实验
  • cover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对比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三、学情分析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是在学生已接触木炭、蜡烛、铁丝等燃烧现象的基础上的分组实验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基本能力的重要一课,是形成相关知识结构,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实验知识和经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实验技能基础以及对化学实验活动的浓厚兴趣,本课时的安排侧重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四、注意事项 1.本实验最重要的是实验安全问题,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应注意: 2.实验前每小组准备好湿抹布或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以备处理突发情况。 3.实验过程中所用可燃物不宜取过大块,以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引起烫伤、烧伤等危险。 4.每组实验完成后,应确认火焰熄灭再进行下组实验。 5、观察实验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火焰烧到身体。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魔术:烧不坏的手绢(将20mL的95%的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教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揭开魔术的奥秘了。 环节二:讲授新课 请学生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燃烧的实例,说一说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 归纳:通常意义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过渡:什么情况下能燃烧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接下来我们探讨燃烧的条件。 学生分组进行以下对比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2. (1)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所示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通过此对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学生根据课前讨论、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的结论。 总结: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揭秘魔术:水分蒸发吸收了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其燃烧的最低温度,手帕无法燃烧保持完整。 环节三:拓展提升 1、上述步骤1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2、如果将实验步骤2(2)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作业:思考怎么才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