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78013

湘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1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3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艺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欣赏
  • cover
湘文艺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和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风格。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草原的音乐、图片、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随伴奏演唱《呼伦贝尔大草原》,演唱之前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歌中写的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景色?歌曲的主题是什么? 出示歌词,教师演唱,然后对《呼伦贝尔大草原》进行简单介绍 2、教师提问:你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你心中的内蒙古草原是怎样的?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内蒙古大草原,一起来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和女中音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风格。初步了解、感知女中音柔和、浑厚的音色特点;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草原的美,锻炼学生即兴表演的能力,能够用语言、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本节课我们将按风土人情、民族音乐、载歌载舞三个环节进行学习。 二、新知学习 (一)风土人情 1、播放蒙古风光视频,然后让学生描绘一下所看到的画面,是否对草原美景非常向往? 2、提问:你知道蒙古族的哪些情况 3、教师简单介绍蒙古的民族特色、文化风俗。 (二)民族音乐 A.欣赏蒙古民歌《牧歌》 1、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回答。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首歌曲是蒙古牧民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 2、 教师说明: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女高、女低、 男高、男低)组成的。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总结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宽广、舒展 B.欣赏蒙古民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TV 2、提问: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样表现了蒙古大草原的什么景色?这首歌曲与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有无伴奏、有无多声部) 3、介绍演唱者德德玛和女中音的特点。 C.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师强调演唱技巧 (三)、载歌载舞 1、教师: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 2、介绍蒙古舞蹈的基本特点: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